白蚁生态学是研究白蚁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,它是害虫测报和综合管理的基础。白蚁生态学主要是在个体、种群、群落和生态系统4个不同水平上研究白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,重点研究非生物因子对白蚁的影响因子。我们来跟大家谈谈白蚁的生态学研究。
蚁的生活史有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4个阶段,共8~10周。蚁后终生产卵。工蚁是做工的雌蚁;兵蚁较大,保卫蚁群。每年一定时期,许多种产生有翅的雄蚁和蚁后,飞往空中交配。雄蚁不久死去,受精的蚁后建立新巢。动、植物都吃。包括蚁属(Formica)在内的某些种,常取食其他种蚁或同种的卵和幼虫,有些种吃植物分泌的液汁。蜜蚁(木工蚁亚科〔Camponotinae〕、臭蚁亚科〔Dolichoderinae〕)吃某些蚜虫分泌的蜜露。某些属(如Leptothorax属)吃落在叶面上的蜜露。阿根廷蚁(Iridomyrmex humilis)及火蚁亦食蜜露。收获蚁(Messor属、Pogonomyrmex属)将禾草、种子、浆果收并巢中。而南美的Trachymyrmex属仅食自己在巢中养殖的真菌。德克萨斯切叶蚁(Atta texana)是害虫,常剥植物叶为其真菌苗床提供营养。猛蚁(ponerine)是蚁科的一种,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,热带的潮湿地区。在大都市不常见。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,而且是蚁科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。蚁巢一般都不大,最多只有几百多只个体。一般都都不连群结伴找食物,而是单独找食物。但有些种类也会连群结伴进行捕猎。
一,白蚁与湿度的关系
湿度对白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湿度可直接影响白蚁的生一长发育,一般湿度过低或过高可抑制白蚁的发育。白蚁的一切新陈代谢都是以水分为介质,水分的不足或者无水会导致正常生理活动的终止,甚至死亡。
白蚁获得水分的主要途径:①直接从水源处饮水;②从土壤和木材中获得水分;③通过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的氧化而获得代谢水;④通过体壁的渗透吸收作用,得到周围空气中的水分;⑤蚁巢的特殊结构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能力;⑥蚁巢壁加厚和变密可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。
二,白蚁与光的关系趋光性:白蚁的有翅成虫在分飞时有强烈的趋光性,特别是对黑光即紫外线光(波长3600A)富有明显的趋光性。无论是大白蚁、土白蚁还是乳白蚁等的成虫,在飞翔时都有扑向光源的习性。
三,白蚁与温度的关系
温度是白蚁进行积极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个条件,也是对白蚁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。白蚁也和其他昆虫一样,是一种变温动物,它的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降而有变化,保持和调节体内温度的能力不强,自身无稳定的体温。但是由于白蚁是一类群居性的昆虫,所以它的体温能随外界温度而稍有升降,不同种类的白蚁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显著差异。北方能生活的种类,如散白蚁,它能适应低温。南方热带地区筑土垅巢的白蚁如土垅大白蚁、云南土白蚁、黄球白蚁和大锯白蚁等适应高温多雨。
四,白蚁与气体的关系白蚁在较为封闭的巢腔系统内,除含有较高的水分外,其中CO2的含量与大气的含量不同,乳白蚁巢内CO2的含量,一般占0.5%-6.5%,比天然空气中CO,含量0.03%高数十倍乃至100-200倍。在黑翅土白蚁的主巢内,酸腥气味是相当浓的,它的巢内CO2浓度也会相当大。